top of page

《他有個朋友不知道怎樣拒絕追求者,結果他竟然主動幫人拒絕了對方?!》 - 上篇


Peter覺得很矛盾,不知道自己當一個好人,所以他找上了我。


為了更了解為什麼Peter不想當好人,所以我也追問他詳細的情況,然後他告訴:「很多時候我主動地去幫助,但是他們都很不領情,甚至會覺得我很煩。」


後來Peter也舉了一些例子,例如大家都說想找一天聚會,但他見到根本沒有人想當搞手,所以他自告奮勇去擔當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


可是Peter發現大家都是十問九唔應,甚至他追問下去之後,有人私下告訴他,有些人覺得他這樣的行為很煩。


但是明明之前都說自己想參加聚會,而且現在連約時間、找地方也不需要他們做,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都願意去做這樣的角色,但是對方卻這樣的態度。


他們不是說過想大家聚會見面嗎?


聽完Peter說這個例子,某程度上來說我也明白他的感受,同樣地,我也大概明白到他的朋友的感受。


在現實的世界,所有事情都是有優先排序的。


如果有無限的時間和體能,大概朋友之間的聚會就會變得容易相約多了。


因為很多時候大家只是覺得做其他事情的優先排序比和朋友見面的優先排序更高,例如他們可能要見一些更重要的人、工作很累所以想休息、想用那段時間做其他事情等等。


這樣不是Peter的錯,但是我也明白對方的感受。


在對方來說,他自己有親口回答過想要參加聚會,那麼有別人當搞手去搞聚會的時候,他就很難拒絕了,因為他曾經表達過自己想要參加。


可是當Peter真的相約的時候,自己才發覺其實自己更想用那段時間做其他的事情,結果想推掉他也不是(因為會變成自打嘴巴),想答應又不喜歡(因為想做其他事),結果為有不置可否,希望事情不了了之。


但是Peter不識趣地不停地找上自己,無疑就是讓對方不得不從「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者「當一個自打嘴巴的人」當中作一個選擇。


一個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一個是自己的名聲受損,兩個都不是一個好選擇,於是人們很善於遷怒於別人,就是那個當搞手的Peter。


後來Peter也分享了另一個故事給我聽。


話說Peter身邊有一個女生和他很好朋友,而那個女生剛好被人追求,可是其實那個女生並不喜歡那個追求者,所以那個女生跟Peter說自己不知道怎樣拒絕那個追求者。


聽完那個女生這樣說,Peter竟然直接去幫那個女生拒絕那個追求者,告訴那個追求者其實女生並不喜歡他。


Peter這樣的行為令到那個女生感到很不高興,覺得他實在是太多管閑事。


Peter不了解,因為明明是那個女生告訴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拒絕對方,然後他代替對方去做這些事情,結果竟然是對方不高興,這點他覺得好人難做…


(下回待續)

Comments


bottom of page